你的位置 > 新闻中心 >

专家聚首三元里把脉社区建设
专家聚首三元里把脉社区建设
该街融合社区建设或成经典案例,专家希望在全国推广
2016年11月16日  作者:史阳

    11月14日,广州市法泽城市与公益研究中心邀请中国社科院专家到三元里调研,并与中山大学中国公益慈善研究院、华南农业大学社会工作系联合举办“三元里社区建设学术研讨会”,进一步总结探讨三元里社区建设的实践经验和社区建设模式,为今后社区建设提供理论指导。
    当日,专家学者集思广益,为三元里街社区建设把脉,探讨未来这一区域来穗人员如何更好地融入城市的路径。有专家指出,三元里融合社区的发展,有力诠释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涵,希望未来以此为动力,推进融合社区深度发展,并作为典型案例在全国推广。
    去年7月,我区正式启动三元里街融合社区“五个一工程”(即创建一个融合社区工作服务站、一个融合社区共治议事会、一支来穗人员志愿者服务队、一个来穗人员融合学堂、一个来穗人员党支部)试点建设工作。截至目前,三元里街融合社区“五个一工程”均已完成建设,仅融合学堂一项累计服务来穗人员约3.3万人次,三元里来穗人员的奉献感、归属感和责任感得到了大大的提升,不少来穗人员已把三元里当作自己的家乡。
    广州市法泽城市与公益研究中心秘书长、三元里社区大学和融合学堂负责人魏微提出,融合社区通过亲子早教班、外来工写作课、商务英语班、各种节日庆典等系列活动,使得三元里街来穗人员逐步脱离了原来的“信息孤岛”状态,在增加他们社会资本的基础上逐步增强其社群感,这是融合社区1.0时代的重要成果。下一步,如何更好地链接社会资源,尽可能满足来穗人员的教育需求,研发精品课程,让来穗人员从被服务的对象,到主动要求分享,开启融合社区发展的2.0时代,是社区建设面临的新挑战。

■专家声音

中国社科院中国化部原主任、博导、研究员赵智奎:

融合社区应在社区互助方面有所突破



    中国社科院中国化部原主任、博导、研究员赵智奎指出,三元里融合社区的发展,有力诠释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涵。“社区虽为政府的基层单位,但集体化道路的程度、自治能力的强弱等,都折射着整个社会的发展现状。从这一层面看,三元里融合社区建设,意义重大。”
    赵智奎建议,未来社区融合应当朝着可持续化、高层次化发展,在环保、社区互助等方面有所突破,“可以看到,目前这里已经取得了卫生等方面的改善,但与经济发达国家如日本、德国等,还有着一定的差距。希望未来以此为动力,推动三元里融合社区深度发展,并作为典型案例在全国推广。”

广州市社会科学院副研究员彭林:

推动来穗人员与本地居民全方位融合


    广州市社会科学院副研究员彭林表示,通过自己数周对三元里融合社区活动的参与式观察,发现三元里的城市融合概念不仅仅体现在经济和社会权利方面,还有着政治参与,整个活动过程变成了领袖发掘的过程,来穗人员由被服务者开始变成供给者,“最开始几次还是以湖北这一外来工群体为主,后来发现还有讲白话、潮州话的群体,说明这里的融合已经变得更加多元起来。”
    彭林希望看到来穗人员与本地居民全方位的社会融合,“希望三元里的经验能够超越三元里、走出三元里,除却这里特殊的发展环境,在更多的地方得到应用。”

市来穗人员服务管理局科长张丙辰:

融合课程要朝着精品化精致化方向发展


    市来穗人员服务管理局科长张丙辰提出,三元里融合社区应当积极整合民间资源,进一步增强社会组织与政府的深层次合作。他指出,目前三元里融合社区已制定了很多行之有效的制度,希望未来能够扎实推进,同时注意不断总结三元里经验。
    张丙辰表示,未来应当注意增强课程的可操作性,并朝着精品化和细致化的方向发展,满足来穗人员真实需求。在此基础上,还应当深度挖掘三元里当地的文化底蕴,实现外地与本地的双向融合,增强三元里经验的传播力量。

兰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青年学者杨志超:

融合社区要加强与高校合作


    兰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青年学者杨志超表示,三元里融合社区的发展壮大,在志愿者的调动、来穗人员的动员以及资源整合上,都有不少值得借鉴之处,希望未来能够进一步与高校合作,带动学生积极参与志愿活动。
    “目前的高校,至少在我们当地,学生的实践机会不是太多而是太少,希望三元里融合社区能够与高校更充分全面的合作,实现社区与高校的双赢,既能够培养新一代的志愿服务者,为融合社区发展贡献,又能够增强高校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,更好地融入社区。”杨志超说道。
(文/史阳 图/梁育彬)


(转载自白云时事:http://byss.by.gov.cn/HTML/2016-11-16/6096_39871.html)





上一篇:谢晓丹: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 进一步提升来穗人员服务管理水平
下一篇:2016北京安博会揭示只有创新才是核心竞争力